红叶书斋 > 都市小说 > 重生八零:媳妇有点辣 > 正文 371:采访乌龙(4更)
    话说一千遍,不如亲眼一见。

    安庆县一中是没有图书馆的,倒是有个小小的阅览室,平常很少有人来。

    孙校长很有心机,把采访夏晓兰的地点安排在了阅览室。

    记者们走进这地方,不由自主就会降低声音。阅览室被临时征用了,闲杂人等都不许围观,只有夏晓兰和几个高三科任老师在。看见夏晓兰的第一眼,记者们都一怔。

    这个女生倒是长得漂亮。

    不过,夏晓兰呢,我们是来见省状元的!

    阅览室的几个人,都不太像是学生,记者们的视线到处打转,落在略显青涩的孙甜身上。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孙甜,师专毕业,年纪也才20出头,很符合孙校长说的辍学几年又重回学校的设定啊。

    “夏晓兰同学?”

    “夏晓兰同学,我们是省台的,想对你做一个采访。”

    “夏……”

    孙甜往身后一退,连连摆手:“你们搞错了,我不是晓兰,我是学校的老师。晓兰在这里!”

    几个人都指着夏晓兰。

    记者们面面相觑,居然闹了个大乌龙。现在录像机还使用的事摄影带,带子是很珍贵的,幸好刚才没有开录像机啊。没想到长得最漂亮的女孩儿,就是今年豫南省的理科状元夏晓兰。

    她坐在窗户边上,阳光透过玻璃窗,落在她身上。白色的短袖衬衣,红色的百褶裙,头发扎了一个马尾,把所有形容女性外貌好看的词堆砌在她身上也不为过的。

    这样好看的女孩儿,就是省台也找不出来。

    说她是电影明星他们百分百相信,说她是今年的高考状元……记者们半信半疑。

    大众有着一些固有的偏见:女孩子是小学、初中成绩好,到了高中大学就会落后;女孩儿最好学文科,文科简单,她们没有理性缜密的思维;学习成绩和长相是成反比的,长得越好看的女孩儿,她学习时就会越分心。

    固有的偏见,让记者们很难相信,这样的女孩儿就是今年的省状元。

    进来时,明明看见夏晓兰才是谈话的中心,惊艳夏晓兰长相,却在心里直接跳过她是夏晓兰的可能性,找上了外形清秀腼腆的孙甜。高考状元,就该埋头苦,朴实无华的才对嘛,她可以是个插班生,初中毕业后辍学几年重新走进校园,这些统统都没关系!不但不会损坏高考状元的形象,还能增加新闻的可看性。

    但她不该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和朴实无华的好学生形象完全不符合,长得就太高调了,没有穿着朴素的衣服,没有黝黑的脸庞,没有他们想象中那种贫寒学子……好吧,就是长得太好看,当电影明星都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如果夏晓兰长得和夏子毓一样,符合时代的主流审美,那记者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。

    她长得是太娇媚了,尖尖的脸,白皙的皮肤,白衬衣的下摆扎到裙子里,极为纤细的腰,身材玲珑有致。现在央视版的《封神榜》还没有播,不然第一反应就是把“苏妲己”套在夏晓兰身上。

    搞错人了,短暂的尴尬之后,终于有眼尖的记者发现了亮点:

    “夏晓兰同学,你手上打着石膏,你受伤了吗,是在高考前还是高考后呢?”

    “夏晓兰同学,恭喜你获得今年豫南省理科状元的荣誉,我们能问问你现在的感想吗?”

    “省台想给你做个专访。”

    “夏晓兰同学,根据我们对县一中孙校长的采访,你是插班生对吗?在一年的时间里,你的总分从入学考试的446分,提高到预考的565分,再到高考最终的616分,请问你本人是怎么学习的呢?”

    短暂的乌龙后,谁都想第一个采访夏晓兰,记者们根本不会谦让。

    一些事,孙校长已经讲过,记者们还是想从当事人嘴里再听一遍。

    一个记者,忍不住端起相机,拍了一张夏晓兰的照片。

    夏晓兰被闪光灯一晃,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,“文字采访可以,我本人不太想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报纸上……你们的问题我挨个儿回答吧。”

    夏晓兰不想自己照片登报,但她说了两句就放弃,因为看见了扛着摄像机的,已经打开了机器。纸媒能控制,省台的新闻怎么控制,别管是夏晓兰还是孙校长,都没有这个面子。

    那就说呗。

    “手是高考前受伤的,对,别人骑着自行车撞到了我。有没有什么影响?打着石膏照常参加高考,还能为着一点小伤不考试呀。”

    “获得理科状元的感想的话,首先是高兴,高兴的同时也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,校领导对我的关爱,老师们对我的教导,同学们对我的帮助,这个省状元不是从天而降的,没有大家也没有现在的我……”

    “学习方法的话……”

    夏晓兰就是实话实话,她真不喜欢卖惨,孙校长估计在记者面前胡说八道一番,已经将她塑造成了励志的小可怜。

    夏晓兰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可怜,高考过后,她就要大展拳脚了,可不希望看了报道后,会引来一波同情。

    同情是最没用的东西,夏晓兰不想自己被塑造成“贫寒状元”形象,那样首先就有一个问题,会有人监督她花钱!自己赚的钱,凭啥不能大方的花,她进了大学也不会装穷,在不超过收入水平的前提下,她想让自己过得舒适。

    这个采访,真的是靠记者的脑补来完成的了。

    记者们强加给夏晓兰的“形象”,她并不想要。

    慢慢的,记者们也看出来这一点,今年的省状元,不仅是长相出众,她的性格也是很有特点的。

    不完全和主流意识相符?

    就和改革开放一样,夏晓兰给人的印象,就是时髦。不卖惨,时髦而乐观的省状元?这倒是挺新鲜的呀!

    夏晓兰硬生生把人设给刷新了,从违和到接受,记者同志们也没用太久时间。没有谁会问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,市台的记者刚才在校门口的混乱中,被人塞了一张小纸条,上面写着一些不符合主旋律的“爆料”,不管是谁想搞臭新出炉的省状元,市台的记者都不会傻乎乎配合。

    省状元全省每年只有一个,必须是7月份全省文化宣传的重点,这个时候要和省内的主流媒体对着干,他脑子又没进水!

    谁他妈的在搞事,这不是想让省状元挨批斗,塞纸条给他的人,分明是想搞臭他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