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书斋 > 穿越小说 > 苏厨 > 正文卷 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仪
    第一千六百零二章孟端仪

    孙老二说道:“不瞒哥哥,我要接触那货主啊,零钞碎票的可不给换,人家就认两样东西,支票、舶来金币。”

    “这俩玩意儿却都不好整,我可是看了哥哥好些天,也打听过了,大约就是富贵人家狗皮烂灶的那点儿事儿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事儿大名府见得多了。但是哥哥也得想想,等祸害完了徐公子,回去主家那里,真还能得好?”

    “我的哥哥也,徐家不管是谁主事儿,反正将徐公子派出门儿的那一天,其实就顺便将哥哥也一道坑了哇!”

    吴仁不禁沉吟了起来。

    孙老二继续鼓动如簧之舌:“哥哥这般人物,放哪里不能出头?所差的不过一个机会,这不,机会就自己来了?”

    吴仁脸色阴郁:“说事儿!”

    孙老二赶紧说道:“咱只要将徐公子稳住,让他常来玩儿,咱还不让他老输,输一把大的又慢慢赢回去,便如这几日一般,那徐公子的支票本儿,还不就成咱们的了?”

    “一回就是千几千贯的花差,如此这般倒腾几年,哥哥,是不是一桩富贵?”

    吴仁目光闪烁了好一阵,终于问道:“我能得几成?”

    孙老二说道:“事儿我可是全给哥哥说清楚了,小弟虽然崇慕哥哥英雄了得,不过手底下还有一大摊子要养活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样……就请哥哥可怜一二,哥哥只管把徐公子奉承好,让他常来,剩下的偶尔陪小弟取一趟货,剩下都在小弟身上,每次咱六成,哥哥四成,怎么样?”

    吴仁摇头:“不如我只要两成,老弟你留八成。”

    孙老二愣了一下:“哥哥何意?”

    吴仁冷笑:“洒家不惯使假钱,我这两成,得是真的才行!”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是我无礼。”吴仁解释道:“老弟这赌档流水大,多几成少几成看不出好歹来,可要是我来使,片刻之间,官府就该顺着线摸过来了,老弟你明白?”

    “无怪吴大哥当年能从官兵围剿下逃脱,这心眼而真不愧积了年的老匪!”孙老二顿时心服口服:“成交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汴京,钟萃宫,向太后坐在凤椅上,看着下头一群小丫头片子打算盘理账。

    除了皇宋慈善基金,还有内库,如今的赵宋皇室可谓家大业大,光东胜洲的金银,每年流入就有上千万贯。

    朝中关于河北铜政吵吵嚷嚷,皇帝最后敲响了小金钟,乾纲独断,司徒要的铜也不必从海州运了,直接从汴京皇宋银行内库里去库存。

    用金银置换出铜料,将铜料发给司徒,顺便将宝钞渐渐替换成金银本位。

    今年两浙路受了台风,南海纲船也受了影响,晚到两个月,于是盘账也就跟着晚了两个月。

    眼看着年前要完不成工作,向太后去和高滔滔请罪,高滔滔、向太后、朱德妃三人一合计,干脆,让三畿四辅的宗室勋贵各家女儿,年纪在十三到十六之间的,入宫来帮忙。

    这是一项巧妙的设计,三位贵人觉得是个好机会,可以考察一下各家女孩子的品行学识,为几年后赵煦的大事儿做准备。

    经过几次挑选,向太后选中了好几个小妹崽。

    皇帝是挑剔的,听闻今日从理工学院回来,去太皇太后那里问候起居,说道苏山长出了一道题,是关于水陆运输效率的区别的。

    这孩子还以此嘲笑刘侍郎,挨了太皇太后一顿训斥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向太后就有些舒心,如今这个官家的学问,那真是历朝历代以来最厉害的,性情虽然不如仁宗那般克己温良,但是也不如他爹那般冲动急切。

    明白是非,难受蛊惑,甚至不疾不徐,有章有法。

    偶尔几次在都堂开声,尽让群臣宾服。

    端有明君之相。

    不过要让赵煦钟意的皇后,不懂理工之学,怕是不行了……

    向太后其实学养也丰厚,先祖向敏中遵守礼节,端厚平易,而通晓民政,智谋过人。

    太宗曾与之以张咏并列,称二人乃自己的“名臣”。

    深宫里诸多难言,头上又有个强势的婆婆,向太后这些年其实一直过得不怎么舒心。

    直到高滔滔垂帘听政,将慈善基金这一块交给她管理,才算是稍微有了些权力。

    这次选拔内库、慈善基金的管理人才,向太后就明确拒绝了前来请托的娘家兄长。

    向家女儿,不许再入帝王之家。

    入宫几十年低调到了骨子里,但是眼光手段,向太后尽自是有的。

    比如太妃,毕竟是皇帝的生母,高滔滔之前想扶起向太后来打压朱太妃,却并不意味着向太后就心甘情愿当这杆枪。

    再比如这次选人,明面上是帮助皇家打理财务,其实就是在选赵宋未来的后妃。

    虽然后宫三座大山大家都不提,但是其实所有人都清楚。

    呃,可能除了一位……

    看着座前努力工作表现的小姑娘们,向太后不禁暗暗叹了口气,都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,还以为进宫是大好事儿呢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向太后的目光看向了室内一个意态娴静,神色认真的小女孩,眉州防御使兼马军都虞侯孟元的孙女,小名儿叫端仪的。

    据说此女幼年在门口玩耍,有一道人路过大惊,说其命格贵不可言。

    其祖父孟元将道人抓起来准备暴打一顿,因为这个孙女身体羸弱经常生病,孟元以为道人是在讥刺。

    道人大叫冤屈,说此女不能困于闺阁,需照男子般培养,方才可免祸端,常保寿福。

    死道人大逆不道,原话说的是孟小娘子将来能够“保扶半璧”。

    孟元将道人乱棒逐出,回来琢磨了半晌,却又姑妄听之,给自家孙女照男孩般取了个名字,叫孟端仪,字瑞卿,延请博学先生来家中授课教书。

    这些事情不为外界所知,且说来也怪,孟家这小孙女后来果然就不再生病了。

    女孩天姿聪颖,学习进展很快,待到九岁的时候,正好苏小妹办女班,孟元便将自家这宝贝孙女送了来,和毕观等人成为同学。

    这个女班的目的就是培养数算、统计、会计等人才,帮助皇家新成立的计财局料理账目。

    选拔人才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件趣事儿,当天下午高滔滔几人讨论众女优劣的时候,赵煦正好过来问候起居,招来伺候的小黄门:“考试桌上的笔架,有没有人将它调转过的?”

    高滔滔、向太后和朱太妃都感到莫名其妙,询问赵煦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赵煦说道:“听闻娘娘们要选财计人才,财计人才首要心细,其次认真。”

    “于是我就选买了一批有瑕疵的瓷笔架,一边花纹是完美的,一边是有瑕疵的。然后命内侍将有瑕疵的那一面,朝着考试者的那一面摆放。”

    不一会儿黄门过来禀报,共有五人调整过桌上的笔架。

    赵煦说道:“那就不劳娘娘操心了,这五人心细如发还不容瑕疵,是最好的会计人选。”

    几个女人都被赵煦这思路和方法给惊着了,大宋如今聪明的妖孽越来越多,咱们老赵家这是也要出人了?

    都说老九虽然损了目力,但是耳聪增倍,乃是音乐天才;

    老十一闻一知十,琴棋书画一触即会,殆有天授。

    如今看来,在察人一道上,倒是这老大最厉害。

    这可是作为皇帝最优良的素质。

    想着想着,向太后就想远了。

    这孟小娘子也在当时的五人之中,其后考试成绩也是最优,然而赵煦却让她们与成绩一般的女孩子们一起工作,让向太后继续考察她们的心性。

    到了现在,几位贵人都觉得孟端仪是真不错,但是孟小娘子却好像没有其他姑娘那般心思,只对财务管理这工作非常珍惜热爱,一心扑在差遣上面。

    向太后看着小姑娘一缕头发散落下来都不知道,还在认真拨打算盘核验账目的样子,不由得好笑。

    说起来这个才是心气儿最高的,真将自己当作男子呢。<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