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书斋 > 玄幻小说 > 科举逆袭:最强女首辅 > 正文 084:崔彦的成长
    “你有这个心就行,卿哥没有白交你这个朋友,不过剩下的事就由老夫来办吧,你人微言轻,能说动何老员外和老夫,却难以说动别人。”

    程五老爷同意了!

    崔彦脑子急转,五老爷不仅是同意了,还怕他份量不够,打算亲自来办这件事吗?

    程卿那小子看人的眼光果然够准。

    崔彦从前对什么百年大族是嗤之以鼻的,什么底蕴不底蕴,不就是祖上好运做了官儿,而他们崔家就时运不济沦落成商户。

    那些官儿一边花着崔家孝敬的银子,一边又瞧不起崔家。

    崔彦厌恶着‘士农工商’的等级制度,虽到南仪书院求学,也是为了科考,并不觉得南仪程氏有多么了不起。

    也直到此刻,崔彦看程五老爷气定神闲的接手这件事,他才体会到了两者的差距。

    崔家的银子便是堆成小山高,也不如程五老爷有底气。

    程五老爷一开始并不赞成马上把程卿弄出来参加今年的县试,一旦被他说服,又很从容决定由自己出面牵头。

    他激动不已,觉得‘营救’程卿的谋划是了不得的大事,在程五老爷眼里,就像小孩子过家家。

    所以到底还是有差别的呀。

    若没差别,他就该在家当着呼奴使婢的富商少爷,而不是跑到南仪书院吃苦!

    也不知要用多少年,才能把崔家变成另一个南仪程氏,任雨打风吹,只要不掘地三尺把根子都铲除,一时的挫折,根本对南仪程氏造成不了多大影响吧?

    就算改朝换代,新的皇帝还是需要文官帮忙治理天下。

    崔彦离开五房时脚步发飘。

    他是在替程卿奔走,但从程卿一家的经历中,崔彦又明悟了一些东西。

    有些东西他从前也影影绰绰知道,却如隔雾看花看得不够真切,程卿落难,俞知府那一松一紧的态度,崔彦看在眼里,那层窗户纸就那么被捅破了。

    这对崔彦有什么影响,他如今自己都还不明白。

    事情虽交给了程五老爷出面,崔彦也有自己要做的,他连夜赶回了书院。

    程五老爷知道的其实比崔彦多,自邺王世子在朝堂上为邺王府自辨,在京城的程六老爷就寄来了一封又一封的家书,有时是前一封信刚到五老爷手上,后一封信又至,可见形势变化有多快。

    程六老爷当然希望能把倒霉的族侄摘干净,偏偏随着事态变化,‘程知远’三个字简直是镶嵌到了暴风眼里,邺王世子不是个东西,欺负死人不会说话,把程知远推到了所有人的目光下。

    程卿和邺王世子搅合到一起,正如程五老爷说的那样,是与虎谋皮!

    “是福是祸都躲不过。”

    既然程知远的死亡吸引了整个朝堂的目光,程六老爷说只有等。

    程氏不能伸手,程氏在南仪地界做点什么很容易,但一旦真做了,大理寺调查出来的结果就不可信了,这是帮倒忙。

    所以程五老爷就管住了手脚,任由大理寺的特使查,任由俞知府把程卿一家关着。

    大理寺的特使走了,俞知府还不放人。

    是公报私仇,为儿子出气吗?

    不,俞知府应该是谨慎,是怕麻烦。

    是担心朝廷的判决文书一下,还要把程卿一家再抓一遍,不如现在照常关着,反正有吃有喝,条件总比在大牢优渥。

    程五老爷又把胞弟的几封家书翻出来看了一遍,喃喃自语:

    “希望还是很大的,起码大理寺来调查的人,更偏向于知远无罪。若调查的结果对知远十分不利,卿哥一家应该在牢里,而不是软禁在杨柳巷……”

    能把官位坐稳的,没一个是傻的,俞知府也是进可攻退可守的,谁也不得罪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正月里,新年的年味儿还没彻底散去。

    程卿家是多日的清冷。

    与世隔绝,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,不知调查进行到哪一步,更不知案子的进展。

    像飘在大海里的孤帆,风往哪里吹,小船就往哪里走,半点都不由程家人做主。

    程卿不知道自己在书院交的第一个朋友会费那么大力气为她奔走,一心要把她提前从杨柳巷里放出来参加县试。

    商人之子,天生就懂得趋利避害,哪有什么真正的厚道人。

    因为穿越前的程卿就是这样,小富即安的家庭还能养出温室花朵,大富之家的傻白甜必然下场凄惨。

    顶着压力往杨柳巷送点东西,应该就是崔彦的极限了。

    就算这样,程卿也打算要把崔彦从酒肉朋友升级成真朋友,后来看守变严,连五房的东西都送不进来,程卿也不指望崔彦会为她做更多。

    当朋友不能一味索取,更不该强人所难。

    这样就足够了……

    她没想到,崔彦会自己觉得不够。

    程卿以二十多岁的心理年龄去揣度成长背景相似的崔彦,可她忘了,她认识的崔彦如今才十几岁,不是受到社会毒打后百毒不侵难以交心的老油物,人家是货真价实的青葱少年郎!

    俞三也是差不多年纪,那还是知府公子呢,当初照样为程珪出头,程珪还没说什么呢,俞三就左右看程卿不顺眼,各种刁难她。

    为的是啥?

    不就是一腔少年义气在推动么!

    成年人会衡量得失,少年人容易热血上头,这是出乎程卿意料的。

    别看她是全家人中最淡定的,每日苦读不倦,其实随着时间流逝,她对参加今年的县试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。

    心中将邺王世子骂个臭死,说好三个月解决,眼下也没个结果。

    若错过今年的县试,她又要多等一年。

    不行,她必须得为自己做点什么,不能坐以待毙。

    程卿铺开纸,组织了一下自己的措辞就落笔了。

    来到大魏快一年,她的字已经有了进步,不说让阅卷的考官惊艳吧,也勉强能入眼了,风骨没有,称得上端正。

    这封信,她是写给沈学道的。

    衙役肯不肯帮她送还不好,但总要试试不是么?

    ——试就有希望,不试就别指望着谁发善心搭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