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书斋 > 穿越小说 > 从继承一家兵器铺开始 > 正文 第两百九十四章 观望大学堂!
    ,

    刘阳缓缓站起身来,随后朱棣走到一边,拉起一个跪着的老太爷,语气温和的问道:“这位大爷,朕冒昧问问,是不是有人逼迫你们来这里的,又或者是有人请你们来的?”

    文武百官的目光都注视在老太爷身上,如果老太爷点一个头,那么顺天府的官员就要倒霉了。

    为取悦皇上,造出繁荣假象,乃欺君之罪,罪至死!

    “皇...皇上...没人..没人强迫我来,我...我就是上街买几斤肉.....”老太爷舌头像是打结了一样,紧张的双腿发软,说话吞吞吐吐。

    买肉?

    朱棣愣了一下。

    这是什么家庭,买肉都是按斤买。

    北京的百姓都这么富裕了吗?要知道南京老百姓买肉,大部分都是按两买的。

    “老太爷,朕再问一下,你的日子现在好过吗?”朱棣面色温和的继续问道。

    老太爷连连点头回道:“好过,现在的日子可比好过多了,我有五个儿子,五个儿子在兵工厂做事,加起来,一月能赚一两五百文钱。”

    “我五个儿媳也都在纺织铺做事,一个月也能赚个一两银子,我九个孙子也都在兵工厂做事,每月加起来,能寄二两银子回来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,我一家子每月能赚四两多白银,每天都能吃上肉,这不,老伴让我出来买几斤肉,买回家包肉馅饺子。”

    一问起日子好不好过,老太爷顿时不结巴了,神采奕奕的说着。

    老太爷这种家庭,属于极光家庭。

    极光家庭就是,全家男人都在兵工厂做事,称之为极光家庭。

    极光家庭在北京城是一个荣誉称呼,谁家有这个称呼,那么必是富裕家庭。

    听完老太爷的话,朱棣就可以确定,老太爷不是受人指使来的,是真来买肉的,刘阳涉嫌制造繁荣假象的嫌疑也可以洗清了。

    确定这一点,朱棣很是高兴。

    高兴之余,朱棣又问向其他的百姓,询问生活水平。

    朱棣总共询问了十个百姓,每个百姓的回答都是差不多,家里都有人在兵工厂或者在其它厂子里做事,每月能赚很多钱。

    最差的家庭,一个星期也能吃上一次肉,条件好的家庭,列如老太爷的极光家庭,天天都有肉吃。

    今天吃肉饺子,明天喝肉汤,每月还能吃上一次羊肉。

    北京在整体经济上或许不如南京,但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越南京,甚至可以说冠绝大明第一!

    朱棣走到刘阳面前,开口说道:“看来是朕错怪你了,你没有欺朕!”

    “皇上天威,臣岂敢欺君!”刘阳神情肃穆的躬腰作辑回道。

    朱棣拍了拍刘阳肩膀,语气带着许些欣慰道:“你没有让朕失望,你做这个布政使,做对了,好好干吧,在干几年,朕就把你调到六部。”

    刘阳听闻此言,心中不禁一阵激动,连忙跪地叩头道谢道:“臣谢皇上隆恩!”

    刘阳很清楚,朱棣是不会骗他的,说了把他调去六部,就一定会调,毕竟君无戏言。

    而他的身份一旦调入六部,少说是一个三品侍郎甚至是尚书。

    这让他如何不激动!

    “起来吧!”朱棣扶起刘阳,让刘阳倍感宠幸。

    很快,一行人继续行走在街道上,观察着四周情景。

    北京的繁华让文武百官发出一次又一次惊叹声,一排排高大的阁楼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

    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,半个时辰过后,众人穿过西城区,来到东城区。

    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.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~”

    “鹅鹅 鹅,曲项向天歌.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~”

    一来到东城区,众人就听到朗朗上口的读书声。

    听到读书声后,众人皆左右光顾,看看是哪里发出来的读书声。

    朱棣也提起了兴趣,顺着读书声走去,文武百官也都紧紧跟在后面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众人来到大学堂西大门。

    来到西大门后,郎爽的读书声更加清晰更加响亮了。

    透过西大门,朱棣等人可以看到,大学堂内鸟语花香,绿树成荫,高大的阁楼式书院,成群而错落有致的书屋。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建的?”朱棣不禁问向霍政。

    霍政笑道:“这是去年建的,乃北平商会的商人筹建而成,共占地四十顷,拥有四百间书屋,两百间夫子堂,一座书院,四座食堂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个大广场,广场四周坐落着箭术院、剑术院、马术院、音乐院、武术院,整个大学堂可容纳两万名学子。”

    “大学堂非盈利学堂,是公益学堂,也就是常说的免费学堂,来这里读书的学子,不用缴纳一文钱,除了睡觉之外,吃饭、书笔、教学都由大学堂承包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,凡是北京籍八岁以上,十六岁以下的孩子,都已经在大学堂念书。”霍政大概的介绍了一下大学堂。

    “我说呢,刚才在街上没有看到几个孩子,原来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啊。”

    “好啊,真是好啊,这座大学堂估计是大明最大的学堂。”

    “免费上学,可以大大降低百姓的生活开支,也能提高大明的识字人数,这个大学堂建的好,要是能在大明各地都建上这么一座大学堂,用不了百年,大明人人都会识字写字。”

    “北京的商人就是不一样,有关怀社稷之心。”

    “天下的商人应该都要跟北京的商人好好学学。”

    文武百官七嘴八舌的说着,都在称赞大学堂。

    “皇上,要不要进去看看?”霍政问向朱棣。

    朱棣犹豫片刻说道:“算了吧,朕就不打扰孩子们读书了。”

    他很想进学堂看看,看看孩子们奋苦读书的样子,但他知道,他这个身份一进去,肯定会影响孩子们学习,也影响教书先生讲课。

    “春风大雅能容物!”

    “秋风文章不染尘!”

    “高风亮节!”

    “好一幅对联,写的太好了,也不知道出自那个高人之手。”

    这时,文官们都被大门边上的队列吸引住的,皆然发出赞叹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