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书斋 > 穿越小说 > 后汉长夜 > 正文 第四百六十九章 裂痕
    ,

    天庭的争斗,向来是风云雷电多管齐下的,若是孤身一人,稍有不慎,就会落得个粉身碎骨,身死族灭的下场。因此,才会有了派系这一说。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,只有依靠派系的力量,才能够在至为残酷的天庭之中存活下来。

    梁祯作为一个派系的首领,在享受派系给自己带来的庇护的同时,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,那就是满足派系中人的欲望。所谓欲望,说白了就是升官发财。

    “荆州之役后,王师威严受损,六州反贼不断。郡兵虽欲剿之,然常受制于地界、钱粮,难以全力以赴。”梁祯将贾诩拉到密室之中,开始商议自己的大计,“祯欲新置一使职,总览数郡军政,掌赏罚之权。以绥靖地方。”

    贾诩剑眉一弯,心中便明白了梁祯的意图。因为这既然是“使职”就说明不是长久之计,但其权力却是十分巨大,监管数郡军民,要是有人有心肥私,那担任这一职务,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
    “不知德源欲在何处设立这使职?”贾诩非常贴心地摊开了原本被卷起来的舆图。

    “幽州、徐州、宛城。”梁祯分别点了三处地方,“此三地兵祸不断,当以大力治之。”

    “此计可行!”贾诩点头道。因为这些地方确实是战乱不止之地,给予守将更多的权力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,令贾诩没有想到的事,梁祯的真正意图,根本就不仅仅是在满足现在需求的同时,给予手下人一些甜头。而是在为一种新的兵制做准备。

    东汉的军制,大体是沿袭西汉的南北军制及郡兵制度。即在首都雒阳,设置常备的南北二军,辅之以地方有事再征募的郡兵来维护天下安宁。

    但这种制度,到了建安年间,已经行不通了。因为,各郡的人口因土地兼并、战火、疾病、饥荒等缘故而流失严重,再也无法根据旧有的制度来征募了。而且,在这种体制下,郡兵的指挥权,是归太守所有的,这也是为什么,当年袁绍在关东一呼,就有不少太守能自行率兵亲来虎牢关助战的缘故。

    而在梁祯准备施行的军制之中,军士的来源,就是各地军屯的军户。这些军户平时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及徭役,战时则需自备武器参战。根据梁祯的设想,每八个县的军屯,可以编为一部。每五个部则组成一个军,而在军这一级,则设置如现在的武安将军,广平将军这一类的杂号将军来管理。而比军再高的,就是梁祯现在准备创立的绥靖府了。

    当然,这绥靖府,也只是个临时性的机构,若是在梁祯的有生之年,能将刘备、孙权等诸侯平定,那这些权力极大的绥靖府,还是应该被裁撤掉的。而要是力有不遂,或者天不假年,梁祯也做好了,将绥靖府升级为永久性的都督制度的准备,以拉拢这些军勋新贵的心,来拱卫自己开拓的基业。

    荀彧果然驳回了梁祯变十三州为九州的要求,理由是:梁祯刚在荆州大败,且境内叛乱不止,现在的当务之急,是赶紧设法平定各地的叛乱,同时击退袁术等人的进攻,而后再新进关中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,夺取长安,如此整个天下,还有谁不知道太师的威严?也只有这样,天下才能真正安定下来。而不是更十三州为九州古制这种小事。

    梁祯立刻回信称,荀彧之言让他茅塞顿开,变更州制之事,就此按下不表。回信寄出去的同一时刻,梁祯在许县连续颁布两道太师令,一是颁布《屯田律》,用律令的形式,来讲屯田制度确立下来。二是正式在幽州、宛城以及此时尚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徐州,分别设立绥靖府,每府设绥靖将军一人,总管辖地军政事宜。将军以下,再另设抚民校尉一人,由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兼任。

    太师令颁下之后,梁祯想了想,与其夜长梦多还不如快刀斩乱麻,于是他又连发三道将令,分别委任梁琼为幽州绥靖将军,张燕为徐州绥靖将军,黑齿影寒为宛城绥靖将军。而后又分别以田畴为幽州刺史兼任幽州绥靖校尉,满宠为徐州刺史兼任徐州绥靖校尉,东里衮为南阳太守兼任南阳绥靖校尉。

    当看到这份名单后,宦海多年的人们对梁祯接下来的动作,也都心中有数了,那就是梁祯已经将目光,从南边的荆州转向了东边的徐州。因为,张燕的黑山军,自建安六年开始,就没有参加过什么大战,故而是此刻的梁军诸部之中,状态最好的。而满宠,又是执法严明的酷吏,有他跟着,黑山军的军纪想坏都难。而只要黑山军能够保持号令严明,那徐州的人心,就必定会在最短时间内,归附于梁祯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各绥靖府的将校被任命的第三天,梁祯又以太师府的名义,下了一道调令,让梁琼立刻率领广平军南下,以配合臧霸和张燕,对付从徐州出发,攻城略地的袁术等人。

    “不知太师欲在何时,攻略徐州?”董昭说这话时,满脸忧虑,不知是不是知道了什么不好的消息。

    梁祯眉头一皱,想了好一忽儿,才道:“荆州之役,我军损耗颇巨,祯本欲三年内不动刀兵,但怎奈,这徐州三雄,并不消停啊。”

    确实,这一次的战火,是袁谭、袁术和吕布三人主动挑起的,因此梁祯这边,就算再难,也得先挫败他们的气焰,不然梁祯就休想得到哪怕一刻的休息时间。

    “太师,依昭之见,徐州非一战可定。再者,我军早已疲惫。故而此战,击退袁术三人后,便要停歇。攻略大计,宜在来年。”

    梁祯点点头,以示同意。其实,就算董昭不说,他也知道要怎么做,因为荆州一战之后,梁祯是真的累了。要不然这次,袁术三人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,他梁祯是无论如何,也要带兵亲征的。

    董昭临告退之前,还跟梁祯提了个建议,一个令梁祯顿觉心中一凉的建议:董昭说,梁祯必须要尽快赶回邺城,以坐镇北方,不然只怕这中牟中的公卿,又要搞出些什么事来。

    董昭的预感,是正确的。因为同一时刻,繁星密布的邺县,来了一位身穿黑袍的客人,这位客人,端坐于一辆有蓬的马车之中,他有一笔将近一尺长的,斑白的胡须,透露出他是一位年长之人的事实。

    这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位客人的名字,叫杨彪。不错正是那位年少时敢于揭发大贪王甫,中年不屈董卓,晚年尽节护主的卫尉杨彪,

    杨彪此行的目的,非常明确,那就是拜见荀彧。至于是谁指使他从中牟赶来邺城的,那就是知者自知了。

    荀彧在邺城南郊的一处宅院中接见了杨彪,这宅院是梁祯特意为荀彧所建造的,虽远不及夏园奢华,但也有山有水,如果愿意,甚至可以划一条小船,在漳水上泛舟。

    “文先公远道而来,必是有要事吧?”荀彧笑容满脸地对杨彪道。他在家中与杨彪相见,其实是冒着相当大的风险的,因为这缉事曹的眼睛,可是无处不在的呢。要是此事传入梁祯耳中,真不知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。

    但荀彧同样知道,他若不见杨彪,那也是不行的。因为杨彪的身份,是与汝南袁氏同为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的家主,而且他本人,更是汉帝的近臣,要是荀彧将杨彪拒之门外,那不仅会得罪了士林中多半的人,更会令拥汉的同僚们,对他的态度产生疑心。

    “去岁,太师在荆州连遭大败,丧师近二十万。陛下闻之,甚至忧虑,故特让彪来宽慰太师几句。”

    杨彪这话,说得全无感情,毕竟这只是一句人尽皆知的幌子,实在没必要在它上面,浪费表情。

    “太师近日,方来信称,待到河南战事稍歇,便会亲赴中牟,向陛下请罪。”

    同样的,荀彧所说的也是一句客套话。因为是人都知道,梁祯是绝对不会去中牟见汉帝的,就算他去,也必然是带着雄兵去的,因此汉帝也不可能趁着这一机会,动梁祯分毫。

    “近日,听闻太师在幽州、徐州、宛城,设立了三个绥靖府。此事在本朝,可是无有先例。不知荀君可知,这‘绥靖将军’一职,是作何用处?”

    杨彪看起来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,才来邺城的,因此他这一问,就将荀彧给问住了。因为梁祯设立“绥靖府”这一事,在事先,可是一点风都没有通给他。说白了, 就是这事由此始终,荀彧都被排除在外了。

    “此乃军中事物,彧并不知悉。”荀彧罕见地说了一句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话。

    杨彪一听,却是愁眉一锁,长叹道:“荀君啊荀君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定是太师,见变更州制不成,生出的另一计。”杨彪说着,身子往前一倾,压低声音道,“荀君与太师共事多年,难道对太师之心,就真的完全不懂吗?”

    “太师之心,高似九天,深若九渊。岂是常人可测?”

    “可依彪之见,不久之后,太师便要上书陛下,以求公爵之位。”

    到底是杨彪,只需一眼,便能看穿梁祯心中那些从来未曾跟旁人说过的秘密。当然,这一点,或许荀彧也看到了,但只是他的内心,还不愿意承认而已。

    “文先公,万不可效董承之事。”荀彧索性将话挑明。因为,他虽然不愿意看见梁祯走出代汉称帝的那一步,但也绝不想看见,天下因梁祯的暴死,而再次陷入战乱之中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