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书斋 > 穿越小说 > 狼胥 >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回应
    ,

    “林相!有思懿公主和长乐县侯遇刺一事在前,纵然圣上之意,已不可逆,可你何故主动进言!要知道武吏一出,臻武司实力将极具增强,远不止为武人正籍定册那么简单了!”

    政事堂内,梁国公余肃,率先向林佑芝沉声发问,愤怒之意,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其他人也差不多神情,尚书令林佑芝,顿时有些被围攻的意思。

    这其实不在此事本身,而在于与往日常例有异,触犯到了他们所有人的权益。

    大璟于三省六部之外,再设政事堂,位列其中的大臣,共计十二位,他们皆有参议政事之责,诸事大多由他们先行商议,才会呈到昭华殿,由皇帝批阅。

    此举虽是为皇帝处理政事分忧,起到辅助作用,加快效率。

    但也同样让这十二位大臣,有了极大的权力。

    只不过相对分散、互有制衡,不会让权力过于集中一人手中,也不会让皇帝轻易失去对朝局的掌控。

    这可以说是大璟十二位宰相的重臣,也没人可以独断朝纲。

    他们彼此间,虽有高下之分,却也绝无一人可以一言而定。

    于诸事上,皆需商议而定,再请圣断,若意见相左难以统一,亦或重要大事,便还需朝堂众议,再行定夺。

    可今日之事,事发突然,林佑芝与隆彰帝一唱一和,便迅速将之定下,这可就有些视众人与无物了,其他人哪里能干。

    长久以往,他们岂不成了样子货,还算个屁的宰相,知个屁的政事。

    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局面,也是绝不能允许出现的局面。

    皇权威重不假,但相权也不可轻,他们是大璟官员,却并非皇帝奴仆,不可能诸事皆可由皇帝言出必定。

    “诸位且坐。且听我言说几句可好?”林佑芝面对众人的虎视眈眈、怒目相对,并未有丝毫动容,只是仍旧淡然。

    “林相素来持重,为我等表率,想来不会任意而为,但请林相明言,以解我等心头之惑。”中书令林肃南,沉声言道。

    大璟政事堂,由三省主官为首,即尚书令、中书令、门下侍中,前一后皆二,共计五人。

    再加之尚书左右仆射,添为七人,皆因尚书令不常设,实际三省皆常有二人为相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御史大夫一人,勋贵两人,大将军两人,皆加‘知政事’一同位列政事堂中。

    若当朝不设尚书令,则从六部尚书中选一员,加‘知政事’,添补空缺。

    文武勋贵,皆参与其中,不落一方,以为制衡,也是各方面皆有熟擅之人,理事可更加全面。

    而在当朝,除了林佑芝这位百官之长,政事堂内,便以中书令林肃南位为最尊,其他人稍逊。

    现下两人先后开口,别管是真的心头不爽,还是想借机找事,也都得暂时压下,面子还得给。

    且正如林肃南所言,林佑芝素来持重,其虽位高权重,却非专擅弄权之人,亦非谄媚之辈,今日所为,确实与往日大相径庭,他们也想知道个究竟。

    “其实臻武司之事论定,这武吏一事便也已成定论。

    如我朝上所言,武人难驯,仅凭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一人、仅凭一令,就想施为下去,必然全无可能。

    诸位或许认为,一旦如此,正是让圣上收回此命的时机。

    可我却认为不然。

    其一,管理武人并非真的没有好处。便如这臻武司之名,甄选良才武士,让江湖武林达到有利于大璟发展、强盛之境地,这与国与民皆有好处。

    其二,此举若是因武人抗拒,而被迫收回,朝堂威严、圣上威严,将置于何地?

    大璟从不禁武、抑武,乃至扬武、隆武,却并非是放纵,也非是武人可不听朝令、不领圣命的资本。

    是以此令一下,就必须推行下去,坚决贯策下去。

    此事圣上也早有准备。

    从燕国公等人始,再至长乐县侯,大璟上下,皆可看到武人的出路,鱼跃龙门不再是一份榜单而已,而是可以看到的、真实的目标所在。

    眼下若圣上一旨令下,想要征集武人为用,轻而易举,信都之事便可见端倪。

    与其让圣上拿出已然准备妥帖之策,招募江湖武人为用,何不顺水推舟,将这武吏定员一事,落归堂中。

    大璟已有骁果禁军、有直属数军,不可再添一武卫啊。”

    林佑芝长谈一番,语重心长的很。

    这番话说的大半人是点头不已,心中明了、信服。

    皇权日重,皇帝独掌的兵力,也是越来越多,他们确实需要对此有所遏制。

    而隆彰帝他们也都很了解,对这位硬是反着来,是不行的。反而顺从或者显露示弱姿态,这位反而会周全权衡,也做出些让步。

    说的通俗点,这就是个顺毛驴,不能跟他拧着来。

    但大半人,终究不是全部,例如余肃,其便是仍旧有不满之处,遂听其言道:“林相所言,虽然有理,可我仍不明白一事,还请林相释疑。”

    “我亦有所惑,该与梁国公相同,也请林相释疑。”郢国公蒙郃也是随后开声,跟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为何举荐长乐县侯统管武吏?”林佑芝看向他们二人一眼,随即再道:“那不知两位国公以为,以长乐县侯破缑山王城、下城十数座、斩敌过万之功,该如何赏赐?思懿公主和朔北叶护在京遇刺,又该如何安抚?而且两位可有适宜人选,既能得到圣上信任,又能与殷王殿下和严璃大人配合无间,且让天下武人敬畏且信服呢?”

    这一下说的两人是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首先,凌沺的战绩在那,他的名号便如当初夏侯灼等人获封武侯时一样,在天下百姓和武人心中,已经是被敬服的存在,绝非等闲一个高手,就能媲美。

    其次,凌沺至今仍有功未赏呢,让凌沺领去实职,同样是他们更不想看到的情况。

    阡陌崖一众,委实在而今的大璟,声势太盛、权势太大,尤其是在军中。

    “诸位,还是商议一下这武吏人数,究竟定为几何吧。”林肃南再开声道。

    政事堂中,终于有了些该有的气氛,各抒己见的商议起来。

    足足三日,将此事论定。

    臻武司在京,可有武吏二百,引为直属,其余各州分设八十,虽总数上千,名义上也皆归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凌沺总领,可实际上却是大分其权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而凌沺这边,足足又三日以后,方知自己‘重伤’了。

    “我没去找他们麻烦,他们居然先找上门了!”凌沺眼中凶光闪烁,看着手中信笺。

    “只许你杀人,不许人杀你?世上可没这道理。”吕倾淡淡一语,从凌沺手中拿回信笺。

    “那可不?不然咋的,我还伸着脖子,让他们砍?”凌沺翻个白眼,哼哼道。

    “说实在的,你还是不要冒险的好。尤家的实力你也知道了,连琉璃刀和牛魔都应对棘手的人物,尤家能派出一个,就能有第二个,乃至给多,就你一人,如何能够料理。”雍虞只胡皱眉道。

    虽然这事他跟凌沺已经谈过两次,但仍旧很不赞成。

    “别逞能,也别忽略你自己而今的地位。”吕倾也是跟上一句。

    凌沺二人无嗣,凌沺若有万一,朔北将直接散乱,正值新老汗王交替,荼岚任何一部,可都不能乱。

    “放心吧,本来也没小瞧他们。既然敢应,我自然有所准备,我惜命着呢,不会拿自己开玩笑。”凌沺笑着摆摆手。

    尤家的实力,确实也让他心惊,但并非全然没有应对之法。

    数年生死间游走,不会小觑任何一个敌人,更早已成为他的习惯。

    “今晚我就走了,胡绰你们得帮我照看好。”随即凌沺再道。

    “你?!”吕倾愕然看向他。

    按理说,凌沺该把胡绰先送回长兴,然后在启程去雍州的。

    可现下,凌沺哪里有这个意思。

    她本还纳闷,凌沺怎么会带着胡绰,一留就这么多天。

    而今方才恍然,凌沺怕是根本没打算现在就带胡绰回去,而是让她留在这,陪老汗王走过最后一程。

    “你这可是欺君。”吕倾直直看向凌沺,沉声道。

    “不算。离开长兴前,我请苏公公给圣上带过一封信。二月之前,我会解决尤家,然后带胡绰回长兴。今日你这封信到,我和胡绰皆成了重伤,其实就是圣上的回应。”凌沺摇头,指了指吕倾捏在手中的信。

    重伤嘛,没有几个月时间,哪里能好,这其实就是给他的时间。

    留在这里数日不走,也就是在等这个回应。

    若是再有两日,没有等到,哪怕不忍就这么带着胡绰离开,他们就也得启程回返了。

    所以他看到这封信,第一反应其实是松了口气的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你怎么死的,你信不信?”吕倾长吐口气,盯着凌沺道。

    “作死的么?”凌沺耸肩一笑。

    吕倾没有再说什么,却是认真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凌沺此举即是先斩后奏,亦有谈条件的意思,她太了解自己父皇了,不管情由如何、结果如何,凌沺在他父皇那,绝对已经被记下一笔了。

    “王兄,手书一封吧。我顺路去趟克木禄。”凌沺不在意的继续笑着,目光转向雍虞只胡。

    “你到底要怎么做,能不能撂个实底,让王兄心里也有点底!”雍虞只胡颇为无奈的回看过去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