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书斋 > 穿越小说 > 大唐: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 > 正文 第245章 观刈麦
    ,

    青龙坊。

    苏云早上起来,头上戴着一顶遮阳帽,身上的衣服是白色的。

    黄强带着几个人,已经准备好了东西。

    “少爷,岳父大人他们来不来?”

    黄强问道。

    今天说好了去雍县选址,李世民和房玄龄、杜如晦三个人一起去。

    但是到了现在,苏云都准备出发了,李世民几个人却还没有到,黄强等得有些不耐烦了。

    苏云说道:“肯定会来,这么赚钱的事情,他不来才见鬼了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知道,李世民这家伙就是个财迷,眼里只有钱。

    黄强抬头看了看太阳,说道:“岳父大人再不来,我们就先走了。”

    正说着,外面进来三个人,正是李世民,随行的还有蔡新。

    四匹马,还有一辆马车,一个车夫。

    黄强看到这架势,问道:“岳父大人,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匹马了,为何还要马车?”

    既然每个人都可以骑一匹马,为何还要马车?

    蔡新说道:“日头这么大,到了正午可以到马车里乘凉。”

    这是皇后出门的时候特意要求的,怕李世民中暑。

    李世民本身不想要,他南征北战,风餐露宿,什么没有遇到过,根本不在乎什么太阳大。

    黄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,说道:“讲究人。”

    人到了齐了,苏云骑着马在前面,说道:“走吧,现在就往雍县去。”

    一行十几个人,从南边的城门出城,然后往西走。

    这次的目的地是岐州的雍县。

    路途有些远,苏云和李世民一行人并不着急赶路,而是一路慢悠悠走过去。

    李世民久在宫中,想着正好可以微服私访一番。

    从长安城出来,往西是长安县,然后是武功县。

    走在路上,李世民看着道路两旁渐渐黄熟的麦子,心情很好。

    “今年的收成看起来应该不错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说道。

    房玄龄在马上眺望,点头道:“从长安城出来,这一路上的麦田都很好,今年应该有个好收成。”

    杜如晦对蔡新说道:“你去摘一根麦穗过来。”

    蔡新马上弯腰,在田边摘了一根麦穗,递给杜如晦,杜如晦又把麦穗递给李世民。

    李世民熟练地摘了一粒,放在嘴里嚼了嚼,说道:“嗯,很饱满啊。”

    杜如晦和房玄龄也摘了一粒,在嘴里嚼了嚼,确实很饱满,不虚。

    苏云望着劳作的农民,天上太阳正大,农夫汗流浃背,老人孩子都在劳作,十分辛苦。

    李世民吃完了一粒,随手将麦穗丢在路边。

    苏云鄙视道:“农夫辛苦一年,你为了吃一粒,就浪费了一根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被苏云说得脸上无光,也知道自己刚才的举止不妥,却嘴硬说道:“我不过是试试今年的麦穗饱满与否。”

    苏云摇了摇头,说道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;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

    苏云弯腰捡起麦穗,递给座下马吃了。

    房玄龄和杜如晦听了苏云这首诗,忍不住赞叹道:“姑爷寥寥数语,将爱惜粮食说得淋漓尽致啊,粮食应该爱惜,真乃....”

    两个人正准备一番吹捧的时候,却发现李世民正在给他们死亡凝视...

    两个人被吓得一哆嗦,赶紧抬头看太阳,说道:“这太阳好毒辣啊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,真热啊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这才将视线移开。

    苏云笑道:“岳父大人,何必这么小气,他们只是觉得小婿的诗文好罢了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冷哼道:“你小子不过就一首,若能再来一首,我随他们吹嘘你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知道苏云文采斐然,上次的斗诗大会更是大杀四方,获得了诗仙的名头。

    不过,那时候的苏云手里拿着小本本,应该是有备而去。

    现在嘛,随口作诗一首还行,如果说两首,而且这么快的时间,肯定来不及。

    李世民拿准了苏云不行,所以才敢这么说。

    苏云笑道:“老丈人,您这赌注算什么赌注?我赢了就让他们随便吹嘘我?我有什么好处?”

    李世民冷笑道:“我看你小子自己不行,不敢赌罢了。”

    苏云不理会李世民,这种得不到好处的打赌,他不干。

    李世民一时起了打赌的念头,便压不下去。

    “如果你小子能再作诗一首,我就给刚才的田家赔钱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指着远处劳作的农夫说道。

    苏云说道:“这还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说着,苏云便说道:“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;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

    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;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...”

    苏云随口就来,李世民听得目瞪口呆,没想到苏云真的可以这么快?

    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听得连连点头,赞叹这诗句虽然浅显易懂,却又生动得很。

    “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;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;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”

    苏云念着白居易的《观刈麦》,看到远处真的有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捡拾麦穗,心中突然有些悲凉之意。

    以前学这首诗,还觉得麻烦,因为太长了,老师要求背诵。

    而如今触景生情,竟然感觉农民真是古往今来最苦的职业。

    辛辛苦苦面朝黄土背朝天,一年下来的收成先交公粮,交完了后,又要交给地主,自己所剩无几,到了冬天还有饿死的危险。

    “哎...”

    苏云停下马,望着那个农妇,心中一阵酸楚。

    李世民正听得入神,突然见苏云驻马叹息,也顺着目光看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这个妇人?”

    房玄龄也感觉奇怪,为什么会这样?

    “难道说这个妇人没有粮食吃?”

    李世民感觉奇怪。

    大唐贞观年间的税收不重,在贞观时期,男子18岁成年时,朝廷会分100亩田地。

    这100亩田地中,有20亩叫永业田,可以传给子孙,相当于你家的私产了;另外80亩,叫口分田,六十岁后,要还给朝廷,相当于租给你种,但你要交税。

    至于税收的比例,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,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,大约是200斤谷子。

    这个税负,可以说是非常轻了。收入缴纳比例,是四十税一,也就是说,收成40斤,交1斤税。

    汉代是三十税一,相比已经减轻不少。

    再加上玉米红薯和土豆的推广,还有曲辕犁,生产力大大提高,怎么会搞得农妇没有粮食吃?

    这简直不可能!

    苏云摇头叹笑道:“大部人还是好的,只是每个地方不一样,大概是本地的官员有问题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眉头一皱,说道:“走,去问问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