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书斋 > 穿越小说 > 蜀臣 > 正文 第481章、事济矣
    寿春城却南来之敌的第一道屏障,乃是黎浆水(今陡涧河)。

    这条位于寿春南面二十余里的河流,连接着东淝水与芍陂,简易的浮桥便可强渡,但舟船却因周转太难而没办法在水道上作战。

    依着常理,魏国在失去合肥新城后,必然能预料到江东将来犯,理应扼守这条河流才对。

    但魏国太尉满宠却是没有。

    且江东今岁夏末六月便赶到了寿春城外,本就指着能抢收一些在城外屯田充当军粮。

    然而,到了才发现,魏国在淮南半点屯田都无了。

    这两个令人诧异之处,亦促使陆逊心中不复强攻寿春城池之念。

    弃守险要之地、荒废城外良田

    换而言之,乃是城池内并不匮乏粮秣,以及魏国仅凭借城池便可守御无忧的信心。

    甚至,说不定满宠放弃布防黎浆水的缘由,乃是想让吴国能尽早前来攻坚、早日在城墙下碰个头破血流而罢兵归去。

    而且陆逊也知道,坐镇在城池内的魏镇东将军王凌,必然会秉着“人若不死、城不可破”之念。此人乃是魏武曹操从“髡刑”中擢拔起来的徒隶,且还曾被辟入丞    且满宠还令将士运来“木城”沿着岸口两侧修筑营寨,形成了偃月形的营垒,彻底杜绝了吴军从芍陂上岸的可能。【注1】

    因而,全琮做书信来之意,乃是想请陆逊增兵与他,让他有足够的兵力前去占据安丰郡的安凤县,从陆上打通芍陂的入淮口。

    安丰郡,乃是魏黄初二年(221年),曹丕分出庐江郡西北部蕲县、安风、安丰与雩娄等县划给豫州所建置的郡。

    安风县,乃是郡治。

    从安风县北上可至横渡淮水的安风津;往东而去便是抵达芍陂入淮口之处,阳渊。

    亦是说,全琮乃是想明修栈道、暗度陈仓。

    打算做出吴军北上占据寿春淮水上游的安风津之势,逼迫满宠从阳渊分兵来战,为陆逊攻打寿春牵制城外的魏国援军。

    因为他所讨要的兵马,不是从陆逊中军之中分出来,而是想让驻扎在六安县的朱据部分来数千兵马即可。

    但陆逊得书后,并没有依他之言从朱据部分兵。

    理由是朱据扼守之处,干系到如今身在庐江郡孙权以及全军粮道的安危,不可调离。

    不过,他将诸葛恪与陈表以及丁   这种代价,可要比失去淮南严重得多,曹叡自然知道孰轻孰重。

    而若是汉军在关中战败或失利了,那么从战略层次之上思虑,江东亦会被迫罢兵归去——仅是出于魏国雍凉各部入荆襄的压力,江东大军便无法继续留在淮南。

    当诸葛恪与陈表等部率军赶到时,得悉了陆逊调度的全琮一时默然。

    倒不是对陆逊的调度有不满或指摘之处。

    而他意料不到,用兵素以稳妥著称、甚至可被腹诽为保守、不思进取的陆逊,此番竟是如此果决胆大。

    隐隐有毕其功于一役、不预后路的激进作风。

    然也!

    就是激进。

    盖因这样的部署,会让魏国寻到截断吴军归路的机会。

    魏国的雒阳中军完全可以走豫州而来,径直穿行过安丰郡,斜插入合肥新城与成德戍守点的东淝水河谷中,将他们悉数留在芍陂。

    莫要指望驻守在六安的朱据部,能将雒阳中军拦住。

    仅有万余人的朱据部,乃是遏制魏国豫州郡兵的,若是弃了营寨出来拦截雒阳中军,那就是毫无悬念的送死行为。

    不过,全琮默然片刻后,便当即鸣

    以吴军如今动用十万余兵力计算,自然是占有兵力优势的。

    唯有的担忧,则是魏国步骑在平原陆上作战,战力要比吴国更强悍。

    尤其是以骁锐著称的雒阳中军,在以往的魏吴战事中常常能以寡敌众,且胜之。

    全琮心中将陆逊此番调度谓之赌一把,乃是赌时间差。看他与陆逊左右夹击满宠部更早成功,还是雒阳中军长驱断掉吴军归路更迅速一些。

    因为吴军若是击溃了满宠部、得以入淮水,便是可长驱入中原腹心之地,亦不需要担忧归路了!

    当然了,战事还有另一种可能。

    如魏国雒阳中军并没有截断吴军归路的意图,而是选择更稳妥的战术,径直前来安丰郡或阳渊与吴军决战。

    是故,全琮亦采取了很稳妥的进军方式。

    至安风县后,他乃是让丁奉部将骑兵散布在外围警戒。

    别遣送诸葛恪与陈表前去攻打安风津。

    能不能攻破、让吴军从此津口渡过淮水皆无所谓,但他们必须遏制住渡口,不让雒阳中军顺利过河,拖延彼等抵达战场的时间。

    而他自领大军从安风县转去阳渊。

    临发